2012萬龜祈福在2月4日起的一星期邁入高潮,今年萬龜祈福縣府主要沿襲去年成功的經驗法則,並朝向更精緻化去籌畫,2月4日一早10點的提燈籠從9點開始吸引了上千民眾頂著寒風排隊,下午3時謝天祈福儀式也比往年吸引更多民眾圍觀參與祭儀,並將涼傘技藝融入謝天祈福儀式之內,3點30分開始的全民乞萬龜,和去年一樣有一萬隻食用的各式迷你龜提供民眾排隊擲筊,只要擲出一個聖杯即可以選擇鳳梨龜、肪片龜或冬瓜糕帶回家,一萬隻小迷你龜一個多小時就發送完畢,到了晚上的武轎繞境,30多頂武轎沸騰馬公街頭,晚上9點多時,鬧區中正路幾近癱瘓,人潮與武轎陣仗把整條中正路與周邊道路塞得水洩不通,2月7日起來有連續兩日的廟宇擲筊活動,搭配各廟宇的元宵固有活動,未來三日澎湖各廟宇必將沸騰。
時代變遷,傳統文化換新裝,金龜與米龜取代肪片龜好些年後,或許不少澎湖人會有些懷念乞千斤肪片龜的那些冬天。每到元宵總會想起小時候廟宇乞龜的種種記憶,文化的形式必然會隨著時代改變而轉型,像是一列停不下來的火車,但文化力量卻根深蒂固的抓住每個人的心,澎湖元宵越來越有大型文化盛會的雛形,不管是萬龜祈福還是各廟宇的自辦活動,串連起來越來越有縣市大型廟宇文化慶典的氛圍。
萬龜祈福活動的祭天大典從去年開始轉型為謝天祈福儀式,簡單隆重中多了虔敬,萬龜祈福活動設計上也更講究與民同樂的參與感。誰說宗教儀式或宗教文化無法與觀光或政治結合,宗教是文化的一環,宗教發達的地區如澎湖,宗教文化佔地方文化的比率也就極高,諸如犒軍,安營,涼傘,作醮,哪一項不是澎湖庶民文化重要的一環,萬龜祈福當年開辦或許就是抱著這樣的企圖展開的,這幾年民政處也處心積慮研究轉型,6年的實驗下來,慢慢找到了原動的力量,也看見了元宵在澎湖文化中的力道,一切必須以民眾熱情參與為基礎的設計!
許多人或許和我一樣,一整年踏入廟宇的次數比不過元宵三天,廟宇文化在澎湖年輕一輩的記憶中正在消散,教條與學術式的廟宇文化復興運動是菁英主義的盲思,信仰本就為普羅大眾而生,當信仰的內涵出現傳承危機時,拯救廟宇文化的最佳利器就是讓普羅眾生重新接觸廟宇慶典,以更有趣的方式與更生動的形式去參與。澎湖元宵乞龜文化或萬龜祈福無疑地提供了這樣一個機制舞台,透過華麗的獎品與全民有獎的同樂嘉年華式演出,喚醒民眾參與的動機,現在該思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澎湖乞龜文化是豐富有趣且有魅力的,冬季元宵推展有季節性與機票限制,導致觀光客參加減少或者說寥寥可數,那麼是否可以嘗試把萬龜祈福跟元宵乞龜跟分離,讓萬龜祈福提早在秋季開跑,為冬季元宵乞龜熱身之餘又可以在九月或十月吸引到較多的遊客參與,提高整體的對外能見度。
文化,象徵著我們來自哪裡,又暗示著我們將往哪裡去,解構澎湖文化密碼,當舞台上有個位置等待澎湖時,我們的戲服與台詞呢?萬龜祈福熱熱鬧鬧的背後是更嚴肅的課題:為什麼這麼瘋狂的活動卻無法挑戰鎮瀾宮媽祖繞境呢?企圖心在就有機會。
歡迎光臨 沿著菊島旅行-澎湖自助旅行論壇 (http://forum.phsea.com.tw/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