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8-4
- 最後登錄
- 2018-6-29
- 閱讀權限
- 255
- 積分
- 1404
- 精華
- 0
- 文章
- 739
|
漁翁島地名由來 荷蘭古航海圖
●漁翁島肖像成為西嶼鄉地標。(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澎湖群島中的第二大島「西嶼鄉」,其「漁翁島」名由來鮮少為人所知,為讓後代子孫了解其典故,昨日鄉內才姓民眾特出面細說。
才民表示,漁翁島名可追溯至荷蘭時期的歐洲古地圖,圖上明確的標明該島為「漁夫島」,係因島上漁夫多而得名。漁夫島現今又稱「漁翁島」,在荷蘭時期的澎湖古地圖說明中,就漁夫島周邊亦明確的標出水深與航向地標。同樣在明清時期,往來於台海之間的漢人船隻也以西嶼南方之內塹、外塹為航向座標的參考,而成為進入澎湖內海的重要地標。
才姓民眾又表示,「漁夫島」開闢於宋元時期,但「西嶼」二字地名卻出現在清潮,據「澎湖紀略」、「胡建偉1771」自康熙二十二年平定台灣後…而澳社興焉。期澳則僅有九地。至雍正五年,又增實嵵裡、通樑、吉貝、水垵四澳,遂有十三澳…:」,十三澳中有一處即為西嶼澳,宋元之時往返泉洲澎湖之間,船行順風兩日即到達,因此漳洲一帶漁人僅在漁期至島上活動暫居,藉由季風再返回大陸內地,大規模之聚落拓墾晚至康熙二十三年平台後,「西嶼之名方由史料中出現,明朝時,澎湖隸屬於泉州府晉江縣,至清康熙二十三年隸屬台灣府台灣縣,於雍正五年移駐大員案內,始改設通判駐澎湖當地」。
在康熙二十三年平台後,台灣歸入清朝版圖,當時政治體制仍沿襲元、明時期的西嶼為其一澳,雍正五年稱之為「西嶼澳」,西嶼澳之名一直沿用至日治時期,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改稱「西嶼鄉」。
記者:宋國正報導 / 2011-11-15 14: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