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0-13
- 最後登錄
- 2017-9-17
- 閱讀權限
- 255
- 積分
- 2337
- 精華
- 5
- 文章
- 2282
|
煜揚 發表於 2012-6-30 22:43
網址全部復製就可以喔!
謝謝
我將文章轉貼過來
旅人與人-沿著菊島旅行 一筆傳奇
2012-06-30 中國時報 陳志東/澎湖報導
白天是社工,晚上是詩人,「一筆」靠著一支筆,慰藉了多少澎湖旅人與遊子的心靈。
架設網站,人人目的不同。有人為出名、有人為賺錢、有人只想記錄心情,但也有人傻傻寫了8年網路文章,卻不想出名也沒賺到半毛錢。「沿著菊島旅行」站長一筆說:「我只是放心不下故鄉。」
西元2001年奇比颱風重創澎湖,造成115人受傷、漁船翻沉109艘,海水倒灌更引發馬公市區淹水停電,望安、七美也滿目瘡痍。同一時間,一對吸毒夫妻正手持改造手槍,在台北市內挾持一輛遊覽車要脅求見法務部長。
■熟悉的土地, 資訊卻是空白
這一天,人在台北的澎湖遊子高世澤一邊快速轉著電視,一邊在各大網站搜尋。他說:「我聽說澎湖災情很慘重,我很緊張,可是我找不到新聞,看來看去都是那台被挾持的遊覽車。」
62年次的高世澤從小出生於澎湖,18歲後離鄉求學,中興大學社會系畢業後留在台北擔任淡江大學輔導室老師。奇比颱風對家鄉的重創,讓高世澤驚覺離島的邊緣化如此嚴重,也激起對故鄉的思念。
從這一年開始,高世澤開始寫詩,把文學化成鄉愁解藥,並於2003年由九歌出版了「捷運的出口是海洋」詩集。
「隨著澎湖人的身分被熟知,愈來愈多朋友請我推薦澎湖的玩法。我上網幫他們蒐尋,卻發現怎麼找都是旅行社的廣告。」高世澤說:「我從小熟悉的沙灘、海洋,在網路上幾乎沒有資料,沒有人去描述澎湖在地生活文化與玩法。」
■用鄉愁訴風土; 用感情寫景點
「我什麼都沒有,我只有一支筆。」從2004年6月3日這一天起,高世澤開始以「一筆」筆名在PTT澎湖版發表文章,傾訴對故鄉的思念、細寫每個景點與曾經的故事傳說。詩人的文筆訓練,讓這個澎湖版短短不到一年就聚集上千名同樣犯相思的澎湖遊子。
老鄉相聚,卻讓鄉愁愁上加愁,一群鄉愁遊子加上一群喜愛澎湖的志工合計數十人,就此合作架起「沿著菊島旅行」網站,一筆也於2008年搬回家鄉,白天在澎湖縣政府社會處擔任社工員,晚上拿起筆當詩人。
這些年來,大家要到墾丁旅遊一定會先拜訪阿呆老師的「悠遊墾丁」,要到澎湖旅行,也一定會先拜訪「沿著菊島旅行」,網站裡的澎湖資訊與實用程度甚至強過縣政府與觀光局官網,而且充滿感情。
從2006年5月1日開站至今,沿著菊島旅行從夏季時耗費120GB頻寬,到現在已達每月600多GB,去年共有四百多萬人次造訪,平均一天就能吸引一萬多名網友上線觀看,最多時一天有21萬篇文章被點閱。
■過客來去, 不曾留下什麼
從早年的抒發鄉愁、整合土地感情,到後來成為自助旅行遊客資訊網,2008年起,沿著菊島旅行更成為澎湖在地人各種租屋、團購的熱門討論平台,服務了外地遊客、也造福了本地鄉親。
一直以來「沿著菊島旅行」不收費也無廣告,只靠著志工們出錢出力,但隨頻寬費用上揚與採訪攝影車馬費用沉重,網站也不得不於去年開始接受廣告。「但我們堅持廣告目的只是讓更多人看到,而非幫助業者賣得更多,因此產品好壞都會真實呈現,不作美化廣告。」
「我們沒有業務,只在網站貼公告,結果來了幾百個商家主動接洽,最後我們只選100家,每家收4000元,扣掉必須開支後,剩下的錢在去年底買了15台數位相機,分送給望安、將軍等偏遠離島小學當教材,小朋友們都很高興。」
隨著網站瀏覽人數大增,一筆說:「澎湖的不足也愈來愈被凸顯。這些年來,澎湖的旅遊方式跟特產都沒有進步,接待國外遊客能力不足又惡性價格競爭,且來賺錢的多是外地人與旅行社,夏天賺完錢後就拍拍屁股回台灣過冬,只把東北季風與機車廢氣留給澎湖人。」
■提升旅遊文化, 我們自己來!
「2009年澎湖博奕公投未過,我原以為政府會提出新的發展藍圖,但是等了3年,什麼都沒有。」一筆說:「我們幾位志工夥伴正在思考,是不是要開始投入文創產業與旅遊行程設計,讓澎湖當地人的競爭力與旅遊品質向上提升。」
曾有財團看上沿著菊島旅行的網路流量,計畫高價收購。一筆說:「不可能賣。沿著菊島旅行不是我的,它永遠會是一個公共財,是屬於全澎湖人的網路品牌。」
作社工,面對殘障、貧困、婦女兒童虐待等問題,常常許多問題難解,「但作網站,我可以看到希望,看到旅遊文化的改變。」
「你問我到底得到什麼?其實除了成就感外什麼也沒有。我不想出名,不想照片上報,也不想靠這網站賺錢。」一筆說:「我只是想幫澎湖人爭口氣,只是放心不下故鄉。」
★更多陳志東的旅遊報導請上http://blog.chinatimes.com/kaas/
INDEX
★沿著菊島旅行官網/www.phsea.com.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