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菊島旅行-澎湖自助旅行論壇

 
發表人 內容
查看: 1221|引用: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漁翁島地名由來 荷蘭古航海圖 [複製鏈接]

Rank: 2Rank: 2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15 14:31: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漁翁島地名由來 荷蘭古航海圖

●漁翁島肖像成為西嶼鄉地標。(宋國正攝)

 (記者宋國正報導)澎湖群島中的第二大島「西嶼鄉」,其「漁翁島」名由來鮮少為人所知,為讓後代子孫了解其典故,昨日鄉內才姓民眾特出面細說。
 才民表示,漁翁島名可追溯至荷蘭時期的歐洲古地圖,圖上明確的標明該島為「漁夫島」,係因島上漁夫多而得名。漁夫島現今又稱「漁翁島」,在荷蘭時期的澎湖古地圖說明中,就漁夫島周邊亦明確的標出水深與航向地標。同樣在明清時期,往來於台海之間的漢人船隻也以西嶼南方之內塹、外塹為航向座標的參考,而成為進入澎湖內海的重要地標。
 才姓民眾又表示,「漁夫島」開闢於宋元時期,但「西嶼」二字地名卻出現在清潮,據「澎湖紀略」、「胡建偉1771」自康熙二十二年平定台灣後…而澳社興焉。期澳則僅有九地。至雍正五年,又增實嵵裡、通樑、吉貝、水垵四澳,遂有十三澳…:」,十三澳中有一處即為西嶼澳,宋元之時往返泉洲澎湖之間,船行順風兩日即到達,因此漳洲一帶漁人僅在漁期至島上活動暫居,藉由季風再返回大陸內地,大規模之聚落拓墾晚至康熙二十三年平台後,「西嶼之名方由史料中出現,明朝時,澎湖隸屬於泉州府晉江縣,至清康熙二十三年隸屬台灣府台灣縣,於雍正五年移駐大員案內,始改設通判駐澎湖當地」。
 在康熙二十三年平台後,台灣歸入清朝版圖,當時政治體制仍沿襲元、明時期的西嶼為其一澳,雍正五年稱之為「西嶼澳」,西嶼澳之名一直沿用至日治時期,光復後民國三十四年改稱「西嶼鄉」。


記者:宋國正報導 / 2011-11-15 14:00:00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版權聲明|聯絡一筆站長|網站服務|合作提案|關於沿著菊島旅行網站|網站成長史|

請尊重本站著作權規範,著作權保護說明;有任何意見歡迎寫信給一筆站長

copyright (c) 2011 沿著菊島旅行.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PT-design & K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