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菊島旅行-澎湖自助旅行論壇

 
發表人 內容
查看: 1416|引用: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孩子更親密的10個小遊戲 [複製鏈接]

Rank: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6-9 18:22: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該如何與孩子進行遊戲 與寶貝進行親子遊戲時,該注意什麼呢?有什麼原則要掌握?

1.不用急著教孩子怎麼玩

在親子遊戲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想要教孩子怎麼玩,比方積木怎麼堆疊,但其實這是錯誤的。應該讓孩子自己探索、找尋事物的內在秩序與邏輯,在摸索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咬積木或打積木,應讓他自行嘗試。家長所需幫孩子的,是給予他安全的玩樂空間與玩具,正因孩子會抓來咬,所以選擇安全合格的玩具很重要。如果看到孩子咬玩具,家長就感到緊張,這種緊張的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導致孩子無法享受這種Play的過程,便失去了Play對孩子的意義。 看到孩子的玩法錯誤,家長的反應往往是:「你這樣做不對啦!」然後馬上將玩具拿過去,教導孩子該怎麼玩。這是新手爸媽常犯的通病,也會剝奪孩子自己「發現」的樂趣與學習經驗。妳也犯了嗎?

2.保持愉快的心情很重要

如果家長緊張或不愉快,孩子也無法好好享受遊戲的樂趣,所以爸爸媽媽在遊戲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很重要。隨時保持愉悅的心情,腦袋會更靈活、家長本身也會更能創造出不一樣的遊戲。放心、放鬆,才會使彼此更能enjoy!

如果爸媽想要設計一些小遊戲給孩子玩,也要注意:不一定要使孩子做到遊戲的目標或完成遊戲。不少爸媽與孩子玩遊戲時,孩子達不到目標,爸媽就會不太開心,其實家長應該要把自己調整得更“playful”,不要和孩子太計較,享受親子互動的過程遠比結果來得重要。 比方孩子在玩積木時,看到他很專心在玩時,家長應先在一旁安靜陪伴、並觀察孩子的舉動,不用告訴他大人的想法或該怎麼做。如果孩子正在專心做一件事,大人講太多話、說話速度太快,也會打亂他的思緒。什麼時候該與孩子講話呢?就是當孩子拋出「想與大人互動」的訊息時:可能是看看大人或是把玩具拿給大人,大人再作回應即可。

5.保持彈性,隨時皆可變更遊戲方式

把握以上的原則,就能輕鬆與孩子互動與玩遊戲。無論遊戲規則與既定方式為何,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要依孩子的狀況「保持彈性」,隨時可以改變遊戲方式與隨時終止。觀察小孩的反應,當他感到害怕或大哭時就不要勉強他。不過有時候孩子表現出抗拒的態度,可能是第一次接觸到新遊戲而感到害怕,第一次不習慣可先終止,改天再試試看,或許孩子會有不同的態度表現。遊戲中只要隨時保持彈性,掌握以上原則,就能設計與創造出無限多的遊戲。

遊戲的好處多多

無論是Play或是Game,都是好處多多。遊戲的好處有哪些?

*情緒發展:經常玩遊戲的孩子情緒通常比較正向,自我價值感與自信心也會隨之提升。

*身體發展:同時也會促進身體感覺統合的能力,比方跳格子的遊戲可以促進平衡感與肌耐力等。

*社交能力:隨著與別人的互動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與技巧也會進步。這也關係到日後能否處理與面對衝突的發生。


專家推薦的10個小遊戲

0~2歲在發展的階段中,處於感覺運動期,目的是讓孩子從感覺、運動中學習,整合感官經驗,在看似無意義的動作探索中,學習簡單的因果關係及問題解決能力。這階段所有小遊戲設計的目標,都是讓孩子在刺激過度與不足之間找到平衡;另一個目標也是協助孩子更加瞭解與正確使用自己的身體。

適合年齡:0~4

1.先摸摸孩子。

2.拉拉孩子的手,告訴他:「這是手手」,左右搖一搖孩子的手,大人同時可以唱唱兒歌;再拉拉他的腳,告訴他「這是腳腳」,以這種方式帶他認識自己的身體。

遊戲目標與益處:

1.多摸摸孩子,可以讓孩子情緒穩定、刺激淋巴系統、加強抵抗力,增進親子關係。

2.可帶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大人可以在特定的時間點作嬰兒按摩,例如洗完澡後;也可以在Play時很自然的加入擁抱或按摩。 適合年齡:4~6
個月

道具:一個大餅干盒蓋

玩法:

1.讓孩子臥躺,使孩子的膝蓋彎曲,並抓起他的兩隻腳。大人用手輕推孩子的腳掌,誘使他推回來;如果孩子雙腿發軟、無法施力,加上平常站立時也會軟腳,則應該就醫做進一步的測試。

2.如果孩子幾次都成功地頂回來,就可以換上餅干盒蓋,讓他用力頂著餅干盒蓋,大人再施加一點力量,讓孩子的抗衡越來越有力。


遊戲目標與益處:

1.增強大腿肌肉的力量。

2.測試嬰兒的中樞神經是否良好。

遊戲3.海盜船晃啊晃

適合年齡:8個月以上

道具:小被子一條

玩法:

1.爸媽各拉著被子的一邊,讓孩子躺臥在裡面。再把被子輕輕抬起來,兩人可以一起慢慢、輕輕地搖晃被子;或是媽媽可以先抬高被子一點點,讓孩子滾到爸爸那一邊,接著兩人再互換。但要特別注意被子傾斜的角度不要太高,讓孩子一次翻一圈即可。

2.隨時須注意孩子的反應。可以先慢慢搖兩下,再停下來觀察孩子,看孩子會不會抗拒,如果孩子沒有抗拒可再繼續;若孩子不願意,可等一會再試或下次再試。

遊戲目標與益處:

1.可加強練習孩子翻身。

2.訓練孩子的平衡感。


遊戲4.枕頭山爬爬樂

適合年齡:大約5、6個月左右(適合已可將身體撐起來、想往前爬但還不太會爬的孩子。)

道具:床、棉被、枕頭、一個玩具


玩法:

1.在床上做一個棉被山讓孩子練習爬行。可在孩子前方的枕頭上放置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誘使他往前爬向目標。

2.可隨著孩子的能力提高,再提升枕頭堆疊的數量與高度。大人可以在一旁替孩子加油、也可唱歌,提升歡樂感與節奏感。

遊戲目標與益處:

1.促進孩子的肌耐力、身體協調、自我挑戰的能力。

2.增加孩子的忍耐力與專注力。出現了想要拿到的目標,嬰兒就會肯支撐著體重往前爬,不但可以提升忍耐力、也可學習到「想拿玩具的需求不被立刻滿足」的承受力,更可從而發展出專注力(要專注往眼前玩具的方向爬行,而不被其他物品所吸引)。

遊戲5.不同高度看世界

適用年齡:6~9個月

1.爸爸先坐著,讓孩子跨坐在爸爸肩膀上,手扶著爸爸的頭。等孩子坐穩了,爸爸再慢慢起身,不過也要注意必須以兩手扶住孩子的背部,使他不會向後倒。

2.爸爸一邊慢慢起身,一邊說:「變高囉!變高囉!」

3.爸爸可以帶著孩子找尋他常接觸到的人、動物或物品。比方詢問孩子:「電視呢?」若孩子不知道,媽媽就指出電視的位置、並拉著爸爸調整方向,「看,電視在這裡!」然後再問:「狗狗呢?」再依循一樣的做法,讓孩子找出生活周遭的人事物。

遊戲目標與益處:

1.建立孩子的高低概念,從高處認識生活周遭常見的人事物。

2.增加孩子身體的平衡控制感。

遊戲6.我說你做

適合年齡:6~9個月

道具:數個生活常見的小物品

玩法:

1.大人將物品一一拿起,每拿起一樣,就說出物品的名稱,然後再隨便拿其中一樣遞給孩子。例如拿熊布偶,便可對孩子說:「熊熊給你。」孩子不一定要伸手接住每一樣物品,只要放在靠近他的地方就可以了。

2.每一個物品都給孩子之後,再反問孩子:「熊熊呢?給媽媽好不好?」如果孩子不知道哪一個是熊熊,大人就可以指著熊布偶,再問一次:「把熊熊給媽媽好不好?」如果孩子還是不知道,大人可以一邊將布偶拿起來、一邊說:「這個就是熊熊,媽媽要把熊熊拿過來囉!」

3.若孩子拿錯物品給大人,並不需要刻意指正他「這是錯誤的物品」,只要順水推舟地說:「喔!你拿盒子給媽媽呀?」即可。

遊戲目標與益處:

1.讓孩子認識日常用品。

2.讓孩子理解並學習聽從他人的指示。

遊戲7.球池嬉戲樂

適合年齡:9個月以上(適合能坐穩、捉握能力良好的孩子。)

道具:紙箱一個;不同材質、顏色與大小的球

玩法:

1.大人將各種材質與顏色的球放在紙箱內(例如皮球或自製的小球),再輕輕將孩子也放進紙箱裡。

2.家長可以在一旁,拿球在他的臉上或身體上輕輕摩擦。一邊唱歌一邊與他玩,亦可推著紙箱慢慢向前走,讓孩子感覺到空間感與速度感。

遊戲目標與益處:

1.刺激孩子肌肉與關節的感覺。

2.刺激孩子對於辨認各種不同材質的觸覺與不同顏色的視覺能力。


遊戲8.大盒小盒裝一裝

適合年齡:9~14個月

道具:三個大小不同、但形狀一樣的盒子

玩法:

1.把三個保鮮盒依大小層層套疊,然後在孩子面前一個一個拿出來擺在一旁。

2.接下來引導孩子自己隨意套放,讓他以視覺及操作的動作來體會物品的大小概念。

遊戲目標與益處:

增加孩子對於大小概念的認識,屬於認知概念的活動範圍。

遊戲9.跟著魔毯遊世界

適合年齡:9~14 道具:一條厚的大毛巾

玩法:

1.大人先在地板鋪上軟墊、再鋪上大毛巾,並讓孩子坐在大毛巾上方。大人拉起毛巾另一端,一邊面對孩子,一邊緩緩倒退並拉著毛巾向後走。2.可以邊走邊唱兒歌,增加孩子玩樂的興致。每唱到一個段落後就停下來,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害怕不敢坐,就把孩子抱起來;如果他很開心就可以繼續,並可斟酌變化速度,但要注意安全。

遊戲目標與益處:

增進孩子的平衡控制感與刺激神經。

遊戲10.神秘袋裡的小法寶

適合年齡:9~14個月

道具:一個小布袋;還有孩子常見的物品,如奶嘴、梳子、帽子等

玩法:

1.把所有物品放進小布袋內。大人先伸手進袋子裡抓出一個物品,然後問孩子:「這是什麼啊?」等幾秒後,再告訴他:「是帽子喔!」

2.接下來換孩子自己伸手進去抓,同樣也問他:「這是什麼?」等久一點,再告訴他:「是梳子喔!」藉著這種方法讓孩子多認識一些詞彙。

遊戲目標與益處:

增加孩子所能夠使用的語言詞彙。


文章來源:《嬰兒與母親》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版權聲明|聯絡一筆站長|網站服務|合作提案|關於沿著菊島旅行網站|網站成長史|

請尊重本站著作權規範,著作權保護說明;有任何意見歡迎寫信給一筆站長

copyright (c) 2011 沿著菊島旅行.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PT-design & K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