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元宵祈福夜未眠 乞平安龜具人文特色


  【大紀元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二十九日電)澎湖縣元宵節擁有特殊宗教民俗活動─祈福乞平安龜。不僅習俗流傳至少二百年,更是台灣地區元宵節乞平安龜民俗活動的濫觴。因此,這項具有澎湖人文特色的活動,地方有意在未來爭取並挑戰金氏記錄。民眾在過年期間也可以利用假期到澎湖參與「元宵夜未眠」的系列活動。

  澎湖縣每年元宵節前後三天,全島掀起一股「乞平安龜」的熱潮。由於全台目前雖有少數相關活動已經延伸到台灣南部縣市,但僅有澎湖縣全縣同步舉行這項有趣且意涵深遠的宗教民俗活動,也成為澎湖獨具特色的人文活動。

  文化工作者林文鎮表示,元宵節又稱小過年,也是農曆年假最後一項大型的民俗活動,因此受到各界重視。澎湖傳統元宵節民俗活動,往往和宗教結合在一起,最主要目的在於向神明「求乞平安龜」後全家老小「呷」後可保平安順遂。

  他指出,當然求乞平安龜背後還有一份濃濃的人情味與「誠信與約定」考驗的「無息貸款」意義。原因是早期生活條件差,每到年初廟方往往提供以肪片麵團製作龜形祭品供奉神明也提供民眾免費求乞,來年讓乞得者自由還願,無須特別加利息,因此套上現代用語可謂「無息貸款」,僅有口頭承諾考驗彼此誠信。所以乞平安龜活動展現人情味與純樸民風。

  林文鎮說,一、二斤的肪片平安龜,早年好好保存甚至可以充作下田幹活動主食,所以對早期農漁民來說也有實質的幫助。至於第二年沒有回到廟裡還願,廟方則不好意思催討,改以紅紙書寫前一年平安龜得主姓名與重量等,貼於牆上公告周知,忘了歸還者則不好意思而趕快還願,這種間接式的催討提醒頗富人情味,也因此被戲稱「龜上壁」,而「龜」當然無法爬上牆壁,箇中意義有趣且值得玩味。

  澎湖的元宵平安龜材料隨著時代與大環境因素而有所改變,從最早期的肪片龜、糯米龜、麵龜、蛋糕龜、麵線龜、果凍龜、巧克力龜、米包龜,甚至金錢龜、黃金龜等,澎湖的二百多兩黃金龜更是全台聞名。

  另外,澎湖元宵節求乞平安龜外,還衍生許多習俗,例如,「元宵燈會」、「過七星平安橋」、「觀三姑」、「觀掃帚神」、「聽香」、「偷拔蔥,嫁好ㄤ」、「偷(石老)(石古),娶好某」、「龜上壁」、「鑽燈腳,今年作阿爸」、「十三豎燈、十五點燈、十七倒燈」會有「倒燈報」(天氣轉壞的預兆)等民俗文化活動,堪稱澎湖傳統宗教民俗活動特殊人文采風。

資料來源:大紀元1月29日1/29/2006 8:29:0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