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雙心石滬 列入文化景觀
陳可文/澎湖報導
世界著名的澎湖雙心石滬正式列入文化景觀,數百年的歷史文化資產受保護,澎湖保育團體大振奮,未來還要再推動將全澎湖500多座石滬都納入,打造澎湖石滬故鄉。
石滬的歷史起源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當時聰明的人類利用潮汐起落的循環變化,在海邊堆砌石塊圍成陷阱的古漁法,漲潮時魚群游入陷阱石滬內,退潮就困在其中,人們免去出海捕魚,省時又省力。
保育團體盼打造石滬故鄉
石滬文化在世界各國並不多見,相關文獻可考,約莫250年前日本、琉球、台灣及太平洋上少數群島有出現;全台灣以澎湖的石滬數量最多、密度最高,建造材料都使用就地取材的玄武岩或石老石古石。
澎湖各地幾乎都有石滬,估超過500座,大小不一,有如籃球場規模,也有大如足球場。
澎湖眾多石滬中以雙心石滬最出名,這是七美鄉唯一的一座石滬,由吉貝島外號「芭樂師」設計,最初只有一個滬房,後來因為颱風摧殘崩塌,重新規畫建造,民國廿六年完成。
澎湖石滬都是私人產業,遊客不能任意入滬,七美雙心石滬所有權屬於顏家;因特殊兩心相連造型,彷彿意喻我倆心連心永結同心,而聲名大噪,變成了男女情侶緣訂一生的見證。
雙心石滬是澎湖石滬群中保存最完整,更是享譽國際的世界級旅遊景點,連續勇奪澎湖美景票選第1名,蒞臨澎湖的觀光客必定指名到此一遊,拍照留下永恆回憶。
這次澎湖縣文化局正式列入文化景觀保護,獲熱烈回響,保育團體鼓掌讚賞,文化局也開始展開雙心石滬修護工作,未來也計畫結合當地社區發展休閒漁業,開創石滬第二春。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7.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