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龍德宮 珍貴匾額負歷史意義


  (記者宋國正報導)白沙鄉赤崁龍德宮是村民宗教信仰中心,擁有四百餘年歷史,民國七十年斥資七千萬元重建,成為澎湖規模最大的廟宇。廟內除保存清嘉慶二十年湖西子弟辛齊光敬獻的「承乾宣化」匾額及對聯外,一塊清乾隆年間,由澎湖水師名營遊擊軍功四等邱有章所題獻的「綏及萬方」匾額,至今仍懸掛廟內,極具珍稀。

  距今約有四百餘歷史,肇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的赤崁龍德宮,民國二十三年(1934),因廟會遭到風雨侵蝕,層層剝落,逐倡議改建,翌年二月改建完工的龍德宮,因廟貌全用木雕、石刻雕塑而享譽一時。直至民國七十年,廟貌老舊再次重建,歷經七年的工程終在民國七十七年告竣,總計新台幣七仟餘萬元。

  新廟佔地二六○餘坪,計正殿二樓、偏殿四樓。宮貌採華南重擔式建構,正脊妝點雙龍朝三星剪黏,彩鳳展翅,朝龍蟠踞,各擅勝場。三川目前石獅鎮上,護衡宮闕,石堵雕造人騎,瑞獸,無一不是上上之作。曾擔任十六年廟祝的鄭姓善信說,龍德宮肇立以來,曾多次翻修改建,導致文獻資料闕失,不得其實。目前宮中僅保存部份古物。

  當地耆老指出,龍德宮內殿懸掛的綏及萬方,係乾隆元年丙辰(1736)孟夏梅月殼旦,福建澎湖水師右營遊擊軍功四等邱有章敬獻。另神聖威靈及承先宣化二塊匾額,係乾隆癸亥八年(1743)梅月殼旦。弟子太學生張啟璋、張啟榮同立。與嘉慶二十年乙亥(1815)花月,湖西弟子辛齊光敬獻的。

  鄭姓廟祝表示,民國七十年廟宇整建之際,許多珍貴花鳥石雕,木刻蓮花座及數不完的古物,都被不知寶的村民以太過老舊,任意棄置於垃圾場中,僅餘數塊具有歷史價值的匾額及一對珍貴精雕石柱尚懸掛於廟內,為龍德宮保存珍貴史料。


記者:宋國正報導 / 2008/07/16 12:00:00

資料來源:澎湖時報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