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銘與古物偶然之遇 衍生尋根故事 【8/29 13:15】

〔中央社〕只因為一次偶然,漁業商人陳宗銘買下一整批古廟文物,後來為了保存這批文物,更興建1間民宿;陳宗銘為深入瞭解古物原作者,甚至不惜千里跋涉,到大陸東山島為古物尋根。

澎湖縣沙港村廣聖殿興建於民國18年,因年代久遠,廟體老舊,經村民決議,於民國96年底拆除重建新廟,但因建新廟經費不足,廟方將拆下來的彩繪和鑿花文物於97月1月26日公開拍賣,結果由旅居高雄市、經營漁業公司的沙港鄉親陳宗銘以新台幣32萬3000元標得。

陳宗銘回憶說,當時祖宅古厝正在翻修,會去投標只是為了買下其中4堵木雕,供祖宅裝飾之用,但看到這批珍貴古物後,不忍見到家鄉文物流落異地,又經過地方文史工作者一再鼓吹,才不顧一切標下來。

這宗買賣讓陳宗銘跟古物結下不解之緣,原本從事漁業生意的他開始思索如何保存這批文物,最後決定蓋1間民宿兼作文物陳列館,希望以民宿的收入維持陳列館的開銷,入住的房客與文物相伴,也可認識澎湖宗教文化與宮廟建築特色。

結果,他為了保存這批廟宇文物,又花了1000萬元興建了「印象.沙港」民宿,並已於7月26日開張營業。

專門研究廟宇藝術的文史工作者王文良指出,這批古廟文物中,最珍貴的是已故唐山師傅朱水林的木雕和國寶級大師陳壽彝的彩繪,堪稱是廟宇藝術的經典作品。

透過王文良的解說,原本從事漁業的陳宗銘開始對古廟文物產生濃厚興趣,他想進一步瞭解這批文物的原作者。經過一連串的考證和追尋,確定彩繪部份是由曾獲1994年國家民族藝術薪傳獎的陳壽彝於民國68年繪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繪製的4面門神,並經過他本人證實。

至於追尋朱水林的過程則可說是一波三折,由於文史資料把朱水林誤記為「陳水林」,很多接受訪查的老師傅也只記得「水林師」於民國12年左右從東山島至澎湖參與天后宮重建工程,也在廣聖殿留下很多珍貴木雕作品,但不知其姓。

陳宗銘說,「陳水林」之誤讓整個尋根過程幾乎斷線,所幸後來託人在東山島實地查訪後回報,雖無陳水林,但有個朱水林很可能就是水林師。陳宗銘於是揹起行囊,今年7月16日跨海至東山島一探究竟。

在東山島停留的6天期間,陳宗銘積極尋訪水林師的故居和親友,還找到他的墓,證實朱水林已於1940年過世,距離1894年出生,只活了40幾歲。現在東山人多已不知朱水林其人其事,陳宗銘只找到其妻子的幾個遠親;有人指出,東山關帝廟保留了水林師的作品,但陳宗銘前往履查,發現關帝廟已重修,廟內文物都是新的。

不過令人興奮的是,陳宗銘循線查出,水林師的兒子朱福全於民國38年前後從東山遷居至台灣,住在雲林縣;更巧的是,水林師的孫子朱志憲目前在澎湖岸巡部隊任職。

朱志憲說,父親已過世,過去不曾聽父母說過祖父的事,也不知道祖父留下作品在澎湖;經陳宗銘聯絡後,他到「印象.沙港」觀賞祖父精美的木雕作品,對於這樣一段曲折往事著實感到造化弄人,驚訝不已。聽到澎湖天后宮內現在還有朱水林的作品,朱志憲說,一定要去看看。

一次偶然的古物標售,衍生出2個尋根的故事,海峽兩岸繞一圈,陳宗銘為古物尋到了作者,朱志憲也終於有緣目賭80年前祖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