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名稱:台灣水下遺跡之〝四大傳說〞
  • 作者:謝新曦 2004.08.03 中華潛水器材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水下考古學會理事長
  • 資料來源連結點

  前後37年之間所經歷的各種探索,一群老一輩的潛友有興趣把潛水活動多樣性化。於民國92年3月15日(2003年)終於成立了〝中華水下考古學會〞,參加的專家包括產、官、學界有興趣與熱心人士共同組成。目的為:

1.潛水者為水下考古專家的最好幫手。

2.拋磚引玉希望政府重視成立專屬機構,為我國早期與外界通商交流的文化情形找一新的證據,並發掘〝失落的文明〞以證實台灣遠古的文化。


一.虎井沉城之謎

  從保育海豚的機緣,於民國65年(1976),由澎湖縣謝有溫縣長委託本人代為找尋傳說中的〝虎井沉城〞,此非憑空之傳說,而是在澎湖縣誌及通史文獻記載的〝虎井沉城〞。

  雖經數年的探尋未能發現 〝虎井沉城之謎〞,於民國71年(1982年)終於發現疑似遺跡的位置,初步了解與文獻有相當大之差異,並曝光於媒體。在經有關單位默許之前,〝虎井嶼〞是一軍事要地,任何人員、船隻都無法靠近做水下搜尋工作,就因區域特別,搜尋工作必須經過正式申請,而當時了解〝虎井〞內容的〝野外雜誌〞,聽說我們要進行搜尋,為了爭取獨家報導,特與我方商得同意並進行申請也被駁回,為了〝虎井〞搜尋沉城之謎,前後碰到許多困難。


  〝虎井沉城之謎〞日本數批專家相續前來探訪,到90年8月(2001年)之前仍無法解開謎底。

1.朝日新聞

2.TBS衛星電視台

3.冲繩地質學家 木村政昭

4.日本古文明書籍譯者 大地舜


  終於民國90年8月24日(2001年),由英國古文明探索專家GRAHAM HANCOCK前來查證,經其第一次潛入虎井水下仔細觀看後,於水中很激動的手式表明太好了,又發現一處〝失落文明〞的遺跡,葛瑞姆.漢卡克返回水面一再強調確實是有人為的跡象,虎井的石牆按座標方向與星象確實與古代人的習慣有很大的相同之處,證實有人為的跡象,並正式向媒體發表其觀察後的感想。 此後於2003年引起另一批報導熱潮,有日本TBS、中京NNN及

  DISCOVERY前來探訪報導,至此劃下一考古外交的句點。

  其實以我們剛步入水下考古,就開始找尋〝失落的文明〞的遺跡,比起陸上考古要難上很多,文明的考古只要100年以上的就可列為考古的對象,可以從人類生活器具上以及文字來判斷年代,而〝失落的文明〞的考古都是以數千年或萬年為單位,要找到人類使用的器具等物品在海底是難上加難,〝失落的文明〞多以沒有文字的古人類時代為主。第一次潛入水下搜尋傳說中的〝虎井沉城〞,我們找尋的虎井沉城與文獻所記載的完全是兩回事,按記載水下有紅縳砌的圍牆,眼光全部注目在紅色物體,無任何紅色的結構物,也就無從找起也找不到,但發現〝岩脈的石牆〞是一可疑的遺跡,是人類使用遺留或是自然的?在考古是無法研判,但以〝失落的文明〞角度來看,遠古時代的自然物是否經過人類修飾應用過,如何判斷人為的行為是〝失落的文明〞的一大難題;就以〝虎井沉城〞來談,沒有門柱、步道、階梯,只在靠牆的西邊較為平坦,似有空地,依現場環境看鵝豆鼻如土石流斷陷下來,整個山頭都沉沒海底,石牆的生成是自然的。但經過把表面珊瑚去除後露出一片平坦的岩面與自然形成的岩脈略有不同,但如何証明其曾是人為的行為,又此牆為十字型,兩條形成〝十字〞,其可疑之處在於剛好是正東西向與南北向,而在北的末端有一圓形結構的疊石區,在表面上看似有人為的砌疊之感覺,而東西走向這條沒有穩固的岩脈基礎,好像砌疊起的,年代久遠,上半部已經慢慢倒掉在消失中,在虎井沉城傳說中老一輩居民說東西向的石牆常因船隻經過碰撞倒塌,這一切到目前還是〝虎井沉城之謎〞。


二.佳樂水〝水下祭台〞層積岩之發現

  〝虎井沉城之謎〞曝光後就陸續聽到新的各種傳說,於同年71年(1982) 12月潛友來電說他在游獵期間有看到一處大運動場型的沙地,有一座疑似〝水下祭台〞,大方石條疊砌物,平頂金字塔的祭台。

  傳說18年後,佳樂水從1999 ~ 2002 共花了四年尚未找到〝水下祭台〞。佳樂水〝水下祭台〞經四年來搜尋,總算於前年(2002)五月間發現一處有層積岩之區域,並有四方石條,與〝日本与那國島海底遺跡〞很相似的岩層。〝祭台〞如能發現,應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世界遺產,可與日本与那國島海底遺跡相提並論。根據不同潛友的傳說,綜合〝層積岩〞區相當的廣闊,整個區域涵蓋墾丁東邊沿海,就因如是與〝失落的文明〞有關,不知與傳說中的〝姆大陸〞及〝南島語系〞又有什麼關連,這些謎團是值得繼續探討下去。(查證期間暫不提供圖片。)


三.太麻里〝懸崖邊的步道〞

  1980年有人發現太麻里沿岸有一如〝步道〞的礁岩區,此傳說之區域與佳樂水〝水下祭台〞不知有什麼關連。於2003.06.20〜22由本人領一探險隊22人,以地毯式搜尋沿岸約2公里範圍,所發現是一大片被沙覆蓋的鵝卵石與貝殼膠結的層面,看來不像是一般的〝步道〞,反而像〝健康步道〞,其岩性就是地質學家所說的Beach Rock,但為什麼沉沒於水下也是個謎,而其週邊有發現破碎的甕片是在21公尺處,照此碎片看來,此處可能與卑南文化以及舊香蘭出土的考古資源應該有很大的關連性。(查證期間暫不提供圖片。)


四.澎湖東西吉嶼〝水下村屋〞

  潛友曾於東西吉嶼之間有發現村屋,於2002.07.22手繪草圖示我,很快的我籌組探險隊,規劃搜尋〝水下村屋〞,所說該區域非一般潛友能潛的,我精選10位隊友全是一時之選,有白榮吉、郭永生、李政興、曾明義、邱貴祥、曾賢順、高永林、卓來水及公視柯金源,於2002.07.30〜08.02前往探尋,因此區流速快又是在游獵期間,目睹一有牆壁沒屋頂的空屋,其中有六頭大型魟魚在屋內盤旋,但無法掌握確實的位置,只知深度是25〜28公尺處有以石條舖設的階梯;2002.08.29〜31第二次由友人提供資料及目擊潛導,發現了石牆〝水下岩脈〞,東西吉嶼〝傳說的水下村屋〞雖然未能尋獲,但發現數條〝岩脈〞疑似有人為的行為存在。水下的石牆有五條〝岩脈〞,其造型與陸上西吉嶼的蜂巢田很相似。2002年〝水下村屋〞之傳說花了一年時間未有發現,此區域為高難度潛水區、流速快、潮汐變化無常,最後無功而返。

  其構造為何如此的相同就是一大疑問,對東西吉水下石牆的疑點,在西吉嶼上的蜂巢田為什麼與水下岩脈相似?是否人類的祖先在求生存之下,以石牆擋風、種植食物,此種應用方式一直到岩脈沉沒海底後無法使用,後人根據祖先應用自然環境物求生存的方式,於今文明人類在島嶼上仿古法砌疊圍牆擋風種植食物。這想像空間是可行的。

  其二可疑之處是,自然石牆之裂口處有鵝卵石插立其間,好像是擋風牆的缺口經人為修補的可能,尤其鵝卵石並非圓塊形,都是選較平的立於岩脈縫隙之間,這是特別可疑之處。又有一部份岩脈末端不夠長,刻意加長以石塊砌疊而成的,種種可疑是值得去探討的。

  義大利也在專業的考古雜誌Hera報導TAIWAN水下考古的發現。

  經初步搜尋四大傳說的發現使台灣水下考古這兩三年來忙於尋找更多的傳說,期能為〝失落的文明〞找出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