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城石壁上的軟珊瑚 專家研判長了兩百年
潛水隊昨再探查取回三件樣品 壁略呈弧形有縫隙與水流平行
本報記者胡英牧澎湖七日電話
發現「虎井沈城」遺址的謝新曦今天說,他從虎井嶼外石壁上所採回的海生物標本,經證實為一種軟珊瑚。據生物學家研判,最少已在石壁上生長了兩百年。
謝新曦說,他於六日率領潛水隊下海對石壁所作的觀察資料,今天已整理出來,結果發現兩道相距廿餘公尺的岩壁,彼此間方位一致,都是南北走向,如果把缺口補起來,應是一道完整的石壁。
謝新曦指出,這兩道石壁的質地同為玄武岩,表面都很光滑,由於第二這石壁的發現,他認為有可能在石壁延伸線上再找到其他的石壁。
謝新曦說,從採回的軟珊瑚標本,證實這道石壁至少已在海中存在兩百年。據他過去觀察,石壁上的生物遺骸最厚的地方達五吋以上,還有不少角落有甚多活的海生物,將來這些生物均可作為石壁年代的考證資料。
由潛水專家蘇焉率領的潛水隊,今天上午再度對澎湖「虎井沈城」遺址作了一個多小時探查,並從疑似城牆的石壁上取下三件樣品,帶回台北交給地質專家研究。
今天的潛水隊成員除了蘇焉、林明和、余立人和張銘隆外,當初和謝新曦共同發現這道石壁的黃郁文,也加入擔任嚮導;探查的時間僅一小時,但較過去幾次都要深入。
潛水隊於今天上午八時二十分下水,水中能見度不超過三公尺,找到石壁後,潛水隊分成兩組,以石壁作中心線,由南向北「S」形前進,尋找可能顯示人為遺跡的石壁縫隙,並對石壁底端進行搜索,查探的範圍約一百平方公尺見方。
當時水中的流速已由二節逐漸增加到近三節。潛水人員對石壁進行攝影時往往無法對準焦距,必需貼住石壁以水底素描方式作補充資料。
八時五十分許,陽光稍微穿雲而出,由海面上可以看到海面下五、六公尺處大岩壁的陰影,略呈孤形,順著虎井嶼的海岬部份海岸線,南北綿延。
九時十分,潛水人員浮出水面。他們舉起一塊接近方形的石片,約廿公分見方,是在岩壁底端掘出的。上一次潛水時,他們曾在這塊岩片的旁邊,挖出一塊五十公分見方的石塊。
蘇焉說,這塊岩片和上次掘出的岩塊有相同特點,就是背面十分平整,兩端的截斷處也很整齊。
潛水隊今天並在石壁上發現多處縫隙,但是潛水隊員都認為這些縫隙太過吻合,人工所為的可能性不大。
蘇焉說,根據多次潛水觀察,他認為這道石壁,是不是「牆」尚待進一步了解,石壁的方向與水流方向平行,順流築堤的用意也令人費解。
潛水隊今天從石壁底端還掘了兩塊小石片,上頭已長滿珊瑚,但這兩塊石頭和其他的玄武岩在外型上並不相似。
潛水隊已於今天中午搭乘華航班機返回台北。蘇焉說,由於最近虎井嶼附近海況不好,他們要等天候良好的時機,再去作更大規模的探查。
資料來源:【1982-11-08/聯合報/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