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亭匾滿為患 靠牆休息 香客建議捐錢協助蓋廟 讓排匾博物館源遠流長
【記者莊惠惠報導】澎湖人對宗教信仰很熱忱,而且比台灣早開發四百年,在目前廿三處指定的古蹟中,就有六處是廟宇。其中,位於馬公市區觀音亭,列名三級古蹟,完全依照古早工法完成整建,長久來「香火鼎盛」,「匾滿為患」。
觀音亭是一座主祀南海觀音菩薩的佛寺,中法海戰時一度被毀,僅留下三完整的匾額為「大慈悲」、「慈行普渡」及「薄海蒙庥」,光緒十七年重行改建,造型古樸,環境清幽。由於其歷史悠久,觀音亭中國人習慣的祝賀即以匾額來祝賀,也顯現出廟宇的旺盛,讓觀音亭除了香客多、匾額也很多。
據了解,觀音亭於四十七年接獲澎湖首位最高首長─縣長李玉林致贈匾額,去年觀音亭整修完成接獲國家元首陳水扁匾額。讓這間古蹟廟宇,橫樑直樑掛滿匾額,但因廟宇歷史悠久,原位置又沒有擴建,每整修一次,就有首長致贈匾額祝賀,且一塊比一塊大,讓廟宇實在沒有地方繼續掛,只好將匾額擺放在牆角。
香客表示,如果各界將購買匾額轉換捐贈錢,來協助該廟宇擴建,就可成為匾額博物館,香火應可以更鼎盛。
觀音亭建於清康熙(公元一六九六年),供奉南海觀音菩薩。近三百年來,屢經重修,尤其在光緒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法軍侵澎時,廟宇全毀,甚至連廟內所存的名貴古物及觀音佛像兩尊、十八羅漢、鐘等,均被法軍掠奪一空。
如今,觀音亭留下的也只有匾額最具歷史,因而蓋間大一點的廟,不但可以吸引遊客,也可以解決「匾滿為患」的問題。
資料來源:澎湖日報2006/08/11